光明日報主辦的“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揭曉典禮暨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主題峰會”2月23日在深圳舉行。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室主任朱兵在會上發表了《以法治建設推動文化產業健康蓬勃發展》的主題發言。他在發言中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包括文化產業在內文化法治建設。目前已經出臺的文化法律有文物保護法、檔案法、著作權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網絡安全法,其中后4部都是在十八大后的十二屆全國人大期間密集出臺的,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長期存在的文化立法空白,扭轉了文化立法長期薄弱滯后的狀況。在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要求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政策規劃的具體指引,更需要法治建設的保障和規范。
“文化產業促進法”是文化領域的一部重要的基礎性法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經濟政策法定化,健全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制度規范”。近年來,不斷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有關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的議案。2015年由文化部牽頭,14個部委共同組成了文化產業促進法起草工作機制,組建了起草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專家咨詢組。幾年來,在中宣部領導下,起草工作小組先后赴一些省市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研討會,聽取地方相關部門、專家學者、文化企業、行業協會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梳理重點難點問題,深入討論和研究,起草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上午好!
首先,祝賀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揭曉典禮暨第七屆中國文化產業主題峰會在深圳召開,這是我國文化產業界的一件盛事,我有幸與各位在此共同見證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光輝歷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化產業,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對文化產業發展作出一系列具體部署,明確了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戰略和目標任務,取得了顯著成就。當前,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徑,成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載體,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成為推動文化科技融合、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促進創新創業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文化產業總量規模穩步擴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文化產業占同期GDP的比重從2012年3.48%上升到4.2%,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接近6%,區域投資布局更趨合理,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步伐不斷加快,投資主體日趨多元,文化與互聯網、旅游、體育等行業融合發展,跨界融合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最突出的特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快,數字內容、動漫游戲、視頻直播等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文化業態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文化產業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格局,穩步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
深圳市在全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早在2008年7月就率先出臺了《深圳市文化產業促進條例》,是全國第一個出臺文化產業地方性法規的示范性城市,其后又出臺了《深圳文化創意創業振興發展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規,有力推動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圳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促進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關產業相互滲透,積極構建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平臺,推動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高度重視文化交流,自2005年起每年舉辦一屆的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目前已成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日前,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完善大灣區內文化創意產業體系,培育文化人才,繁榮文化市場,更為深圳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在看到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文化產業整體規模還不夠大,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效益有待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和競爭力還不夠強,有效供給仍然不足,結構布局還需優化,文化經濟政策也有待進一步完善落實,文化產業法治建設尚不完善。這些問題必須著力加以解決。尤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要求下,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政策規劃的具體指引,更需要法治建設的保障和規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來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推動法治中國建設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取得了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指明了方向、確立了基本遵循。這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法律體系,建立起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文化規律、特點和要求并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規范和準則,緊緊圍繞堅定文化自信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總要求,堅定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文化建設中的牢固地位和在全社會的培育踐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繁榮發展,為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撐。
朱兵為中信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斌頒發2018“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的獎杯和證書。
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包括文化產業在內文化法治建設。目前已經出臺的文化法律有文物保護法、檔案法、著作權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網絡安全法,其中后4部都是在十八大后的十二屆全國人大期間密集出臺的,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長期存在的文化立法空白,扭轉了文化立法長期薄弱滯后的狀況。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后高度重視文化法治的健全完善工作,已將著作權法(修改)、檔案法(修改)、文物保護法(修改)和文化產業促進法制定列入五年立法規劃第一類項目,即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立法項目。
文化產業促進法是文化領域的一部重要的基礎性法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把行之有效的文化經濟政策法定化,健全促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的制度規范”。近年來,不斷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有關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的議案。2015年由文化部牽頭,14個部委共同組成了文化產業促進法起草工作機制,組建了起草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專家咨詢組。幾年來,在中宣部領導下,起草工作小組先后赴一些省市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研討會,聽取地方相關部門、專家學者、文化企業、行業協會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梳理重點難點問題,深入討論和研究,起草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立法規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促進法立法工作步伐,著力提升立法質量,堅持社會效益優先,保障文化企業權益,規范文化市場秩序,構建良好完備的文化產業法律制度,以法治建設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健康蓬勃發展。
最后,祝光明日報舉辦的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越辦越精彩!
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文化產業新世界”微信公眾號